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

工作在當下

現在十分流行「活在當下」這句說話,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勵志、宗教和大眾心理學等書刊,甚至各種傳媒裏。不少人會用英文的「現在」(Present) 與「禮物」(Present) 是同義詞來表達背後的精神:那就是珍惜還活著的這一刻、珍惜手上擁有的、珍惜眼前人等等。不過,要「活在當下」,要先瞭解怎樣活才不是活在當下。是不是「餐搵餐食餐餐清」便算「活在當下」呢?

相對於活在當下,原來不少人是活在過去或活在未來裏。活在過去的人有兩種:一種活在後悔歉疚之中,另一種活在緬懷過去之中。活在未來的人亦有兩種:一種對未來充滿恐懼、每天都在焦慮,另一種對未來充滿慾望、每天都不覺得滿足。

這四種人,在企業裏可謂比比皆是。「悔疚」型的同事,經常自怨自艾:不是怨當初沒勇氣轉工作轉部門轉公司,便是怨自己沒學位沒技術沒知識;再問就是年輕時少不更事又沒遇上良師益友更兼沒伯樂提攜,總之今日薪水低地位低效率低,全都是昨日的問題,現在亡羊補牢,為時已晚。殊不知正是這種退縮與消極的態度,限制了他們今天的快樂與進一步的成長:要掙個學位或要增加經驗,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。

「懷緬」型的同事的挑戰更大。他們並不是要走出過去的陰霾,而是要走出過去的光輝!隨著科技日新月異、客人精益求精、資料無遠弗屆,若同事不與時並進,便很大機會會被淘汰。不過,年輕人遇上最大的難題,便是遇上這種「懷緬」型的中高層,總是在數當年的威風事績,堅持以往的營運方法,以至不少搞盡腦汁想出來的新產品新渠道新流程等等,全都胎死腹中。套用我老爸的譬如,這些人像「舊冷氣機」:掗拃 (礙事)、嘥電 (薪高)、嘈。我唯一的建議,便是叫大家將來要經常警惕自己,切莫成了公司另一部「舊冷氣機」。

「焦慮」型同事做什麼事都畏首畏尾,總是擔心最壞的會出現,因此堅持少做少錯、不變勝萬變的原則。若然一定要變,他們一定要找別人負責,最好所有老闆們都簽紙兼歃血,他們才肯變;甚至連作老闆的,亦總要找一大班下屬一起決策,好能分擔責任。這種人不單阻礙了公司變革的速度,也限制了自己的機會。不敢嚐試新事物新崗位新經驗,寧願日復日地幹著同樣的事情,的確是不會犯錯。但不進則退,這樣你的價值仍是會不斷下滑,直至公司不再需要你為止。不少私人機構十分鼓勵員工犯錯,認為錯誤導致的損失是對員工最好的投資,甚至選出年度最佳錯誤獎,認為整年沒有犯錯的員工便是沒有創新的員工 (好像 August Busch III)。當然,這不只是對員工的要求,也是對老闆們的要求:若然老闆不敢冒險又不肯寬恕員工的無心之失,那員工亦無可奈何。事實上,員工的錯很多時是好心做壞事:沒有人真的想自己公司失敗的。最怕是「焦慮」型的同事因缺乏安全感而攻擊其他同事,那公司是非就多了。

最後,「慾望」型同事則總是對未來的薪資與地位充滿憧憬,總是覺得自己升遷得太慢或加薪加得太少,不斷與其他人比較,急不及待要爬上去,甚至不惜做小動作,如打小報告與訶諛奉承等等,唯一沒做好的就是手頭的工作。

這四種員工的通病,就是活在過去或將來之中,沒有「活在當下」。要返工返得開心,趕緊看看自己有沒有「活在當下」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